宏文机械网 >> 打胶机

最火渤海溢油事故的真相与应对荣成工程装修钳子金属制品车窗帘z

2022-10-02

渤海溢油事故的真相与应对

溢油事故的真相与应对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康菲中国的态度多次引起参与事故处理的中方业内人士不满。

根据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中国”)官方站信息,2011年本应是整个“蓬莱”油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包括蓬莱19—3油田在内,“蓬莱油田的产量正不断攀升,预期在2011年达到产量高峰,日产原油预计达60000桶。2010年日均原油净产量为56000桶”。

不过在中国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下,蓬莱19-3油田已在9月初停止钻井、回注和生产作业。此时距6月4日康菲中国公告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附近发现渗油,过去整整3个月。

根据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分析认定:由于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合理审慎作业者的,该事故属于事故。而接触本次事故处理的多位专业人士认为,位居全球第五、美国第三大能源公司的康菲石油公司,没有显示出与其实力匹配的应对能力。

9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和渤海环境保护汇报,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会议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出5点要求,其中包括:要彻底查明事故原因,查清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依法追究,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要全面、准确、及时发布事故处置相关信息,真诚回应社会关切。

同日,康菲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怀礼表示,康菲石油公司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深表歉意以及因此对中国人民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示道歉。

“碎瓷盘”上的开采

蓬莱19—3,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海上油田,早在其勘探成功之日,就被预告了开采的难度和危险。

1999年5月,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与菲利普斯石油国际亚洲公司联合勘探,成功在渤海中南部,距离天津216公里、距离山东半岛北部沿海80公里的“11/05”区块发现大型海上油田“蓬莱19—3”。

2002年,菲利普斯石油国际亚洲公司的母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美国康纳石油公司合并,称为康菲石油公司。康菲中国即为其全资子公司。

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领衔的评估报告说,这一油田的发现“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史上新的突破,对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稳步、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报告亦称:由于断层发育,浅层构造较为破碎,导致油气分布的产状复杂化,油田范围内存在多套油水系统。“油气分布的产状以及压力系统比较复杂,不同断块具有不同的流体系统,即使同一断块内,也存在多个流体系统”。

由现任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副院长邓运华所作的蓬莱19—3地质分析也强调:这一区域断层复杂,“小断层的油田切割成若干块,不同断块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同一断块内不同油组为不同油水系统,单个断块内一般有4至7个油水系统”。

简而言之,中国的勘探专家认为,蓬莱19—3巨大的原油储量,主要因为其内部有多套油层。这是一把双刃剑,亦是后来导致溢油事故的一个客观原因。

“地形非常复杂。”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井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陈平对《望东方周刊》说,所以地质学家形容,这里就像一个摔碎的瓷盘子,再踩上一脚。而在这种地区采油,就像拿着筷子在碎片里挑来挑去夹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碰到其他的碎片。

“通俗讲,不同的油层成油条件可能不一样,内部压力等肯定也不一样。蓬莱19—3复杂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压力差别可能特别巨大,开采时针对不同断块、不同油层需要较大范围的技术调整,工作量也许要成倍增加。”当年参加蓬莱19—3勘探及评估的而这1点在利用之初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中方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开采技术,但大型跨国公司对此非常熟悉。比如康菲,在全世界钻过这么多井,当时美方技术人员也说,有难度,但不是不可克服的。”

针对蓬莱19—3复杂的地质情况研究团队面临的下1个挑战是如何将技术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生产,在当年确定的整体开发方案中,明确了相对比较安全的分层注水开采方案。

依靠引入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大大加快渤海能源开发的步伐。至2010年底,渤海油田成为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

异常的加水操作

在蓬莱19—3作业的钻井平台并非宏伟。比如此次出现溢油事故的C平台,其桩腿——用来固定平台的圆筒式结构,纵向距离不过60米,横向20米,上层平台面积略有扩展。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却有40口井通向海底,分别连接各个油层。

目前,有6个类似固定平台在“蓬莱”海域生产。1999年发现蓬莱19—3后,康菲中国与中方制定了分阶段的油田开发计划。第一期项目被称为“试验开发期”,拥有一个平台并已于2002 年底投产。

第二期项目不仅包括蓬莱19—3,还有2000 年发现的蓬莱25—6和 2003 年发现的蓬莱19—9等周边油田。根据2005年报送国家有关部委的方案,二期项目投资预计达到30亿美元。全面完成后,预计每日产油15万桶左右。而蓬莱19—3区域估计储量达到5亿桶,周边地区3亿桶。

在2011年6月之前,整个“蓬莱”海域一片欣欣向荣。不过6月2日起,B平台的B23井注水量迅速增加,一度接近翻番。

孙振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原总工程师,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B23井是专门的注水井,目的是让地层保持压力,“因为油从别的井抽走了,地层的压力低了,注水用来补充压力。下面有压力了,油才能从井里面出来。”这是全世界常见的一种原油开采方式。

蓬莱19—3的231口井中有180口生产井及51口注水井。

B23井与多个油层连接,却采用同一水量、压力进行灌注,即所谓“笼统注水”。“康菲在注水时是笼统注水,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层注水,引发第70层这个储油层的破裂。”孙振纯表示,按照康菲的说法,结果原油浸入邻近断层,然后沿着断层上涌。

一个月内的两次操作“失误”

不过,据孙振纯了解,目前有关信息和结论大多来自康菲中国。“这是外国人的说法,但事实上怎么样也不一定。”曾负责2003年开县井喷事故、并带队赴科威特处理油田火灾的孙振纯分析说,地层破裂后原油遇到软地层也能上涌,“漏点跟断层的位置还有30米距离,所以这一结论不一定准确。原油沿着断层走有可能,但不是唯一的可能。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论证,漏点也需要进一步核实。”

陈平9月5日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对B平台的分析基本来自康菲中国,“情况比较复杂,要封堵首先要搞清楚高压源,还要判断这个假设是否正确,”他说,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比如通过示踪剂来查看路径。

事实上,正是康菲中国的误判,曾导致了B平台溢油事故的加剧:在发现B23连接的油层压力非正常下降后,作业方加大了注水量,导致出现问题的油层压力进一步加大。康菲中国称,在6月4日才发现了B平台附近的一条天然断层有海底渗油。

与B平台一样,C平台的溢油事故也是由于压力异常导致。根据康菲中国信息:6月17日,距B平台附近的海底渗油地点约两英里的C平台,在钻井作业期间发现油气气泡出现在海面。

而据国家海洋局公告:C平台未进行安全性论证,擅自将注入层上提至接近油层底部,造成C20井钻井过程中接近该层位时遇到高压发生井涌。

C20井的事故是由C25井导致的。陈平告诉《望东方周刊》:C25井是一口岩屑回注井,将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屑回注到更深、远离油层的地层,这也是常见的原油生产方式。然而,当C25井注入岩屑时,发现原定注入地层空间较小。作业方就违反规程向上层的地层注入岩屑,导致这个大约在海床下300多米的地层压力剧烈增加。

“把岩石等在平台上直接打磨成岩浆,然后灌注到某个地层底下,就相当于在地下形成一个处理场。它的压力很高,比注水压力高很多,C20井原来打井的时候是正常清水压力,现在遇到了C 25井的人为高压,形成井涌。”孙振纯经调速系统控制伺服机电转动说。

康菲中国的违规操作再次加剧了污染。海陆钻井需安装套管来保证钻井过程中对井壁的支撑,并保证钻井过程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C20井的套管本来应该达到海床下350米左右,实际只到200多米。井涌后,污染物无法沿套管上涌,结果使污染物分布在200多米至海床的整个地层中。

根据多位受访者确认,导致上述多次违规操作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保持产量而简化程序。而在一个月内连续出现类似事故,说明违规操作绝非6月才开始。“其实从今年的产量上看,蓬莱19—3并没有落后。在这么复杂的地方开采,本来就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工作办法。如不遵守,必然会出现问题。”上述勘探人员说。

拖了两个月的全面排查

由于违规作业,蓬莱19—3出现了一个世界级难题。虽然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情况不同,但难度不相上下。

比如在墨西哥湾事故中漏油点非常清晰:就是井口。而在此次事故中,钻井平台附近的海床出现了多处渗漏,如何制止出现新的漏油点难度非常大。

在差不多整个7月、8月,现场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对新渗漏点的样品进行化验。如果结果是原油,意味着出现了新的来自油层的渗透点,情况严重;如果是油基泥浆,则说明它已经存在于海床下的岩层中,是过去上涌造成的。

这也是康菲中国多次表示已经封堵渗透点,但很快发生新污染的原因。单纯用封堵的办法,很难解决新渗透点的出现。

在孙振纯看来,康菲中国在封堵断源的行动中并不积极。“康菲存在100多年了,这样的事故不是不懂。虽然他们派了不少船、不少潜水员去清理污染,但在前期之后就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国家海洋局则公开表示,康菲公司在初期进度缓慢,后期逐步加大溢油处置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实际上,在切条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康菲中国的态度多次引起参与事故处理的中方业内人士不满。这也是国家海洋局最终表达出严厉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李相方就认为,事故发生后,康菲中国提供的信息“有些不足,这对大家了解事情真相与帮助寻找泄漏原因造成了困难”。

他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康菲中国对事故程度和采取措施的情况介绍一直很含糊,“比如通报我们天然断层不活跃了,裂缝已经闭合。只说这些好的结果,但具体情况怎么样?出现这些情况,实际上都是有原因的。但康菲都没有准确和详细的描述。”

他说,作为一家国际大石油公司,即使在事故早期也会有比较清晰而准确的判断。但对于中方人员,康菲中国显然有所保留。

其次,是有关全面检测事故海域的问题。早在8月3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发现了B平台新的溢油点。但康菲中国先否认有新的溢油点,后来又表示它是原有溢油点转移而致。这一说法,立刻引起中方技术人员的强烈质疑。

此后,中方人士不断提出对事故区域应全面排查的要求,包括使用声纳等手段对周边海床进行全面检测。

8月12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公开表示:目前康菲公司对溢油风险点的排查无实质性进展。当时,C平台持续有油花溢出并形成油膜带,B平台虽然临时安装了集油罩,但附近海底仍然有油花间歇性溢出。

在这次比较严厉的表态中,北海分局认为:康菲公司对切断溢油源采取的只是临时性措施,溢油一直未得到完全控制,始终没有拿出详细可靠的封堵措施。这时距事故发生已超过70天,接近墨西哥湾事故的处理时间。

此时,康菲中国的主要措施是减压及对B23井弃井,但2个月来仍未完成对B平台溢油点的海底溢油通道探测。

未知的9月

显然,在事故发生3个月后,一些根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陈平说,目前还要查看是否存在其他渗透、上涌的可能性,“通过康菲提供的数据来看,B平台在注水时候的压力跟地层破裂的压力是很接近的,所以还有可能其他的地方也裂开了。只有找准了破裂的位置,下一步才能封堵。”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认定康菲中国没有完成“两个彻底”,并向康菲中国下达了严厉的“三停”要求:全油田停钻、停注、停产作业。联合调查组同时表示,“三停”也并非根本措施。

也向康菲中国询问了有关下一步处理的措施,至截稿时仍未得到回复。

陈平说,封堵措施主要针对C平台漏油源,B平台没有进行封堵。在C平台中,康菲中国只封堵了井眼和井筒。但真正污染物已进入浅部砂层,现在高压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漏油点。

“对C平台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就是采取一些泄压和封堵的方法。当然不是井口的封堵,要对地层进行封堵,对砂岩进行封堵。把压力卸掉之后,堵上封堵剂。”相对C平台,陈平认为B平台仍需查找上涌点,情况复杂很多。

9月10日前,有关方面将对康菲公司新的治理计划进行评估。孙振纯认为,虽然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但如果“积极去做”肯定还是可以做到的人物石雕。

陈平估计,如果措施得当还需要一个月时间完成处理。与多位受访人士一样,他表示此次泄漏事件非较2017年有所扩大常罕见,在中国的海域更是没有发生过。

注:本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肾阳虚吃药多久能治好
肾阳不足是怎么回事
绝经前头总是痛怎么回事
中药调理补肾壮阳药多久见效
友情链接